何阳青拿出厚厚几叠针对全国各地不同消费群体的研究报告,一边翻一边指给财新记者看:几乎每个地区,格力空调的市场占有率都在30%以上。
“消费者需要格力空调,国美就要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国美集团高级副总裁何阳青说。“消费者需求”,是国美打破与格力十年不合作僵局的原因所在。
格力电器拒绝家电连锁业盘剥愤而出走,曾经是中国家电界很轰动的故事。2004年,格力因不满国美擅自降低空调售价,从国美全国门店撤出,自建专卖店渠道。
十年后,国美主动与格力“重修旧好”,成为与格力战略合作的惟一连锁卖场,格力产品也逐渐从苏宁撤出。除了与格力签订2014年实现150亿元销售规模的战略合作协议,国美还向格力“深度定制”了两个系列的专供空调机型。在价格上,除了定制机,其他产品均与格力专卖店同价。
何阳青是家电零售界的“老人”,在国美工作十年有余,还兼任“新闻发言人”。过去两年,何阳青经常不接记者的采访电话,因为“不知道怎么解释”,而今他开始有话可说了,且张口闭口就是“消费者体验”“经营商品”等以前较少提及的词汇,被取代的则是“卖场经营”“产业链整合”等曾让国美、苏宁自傲的法宝。
转变源于互联网的冲击。2012年是国美压力最大的一年,不仅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整体亏损额达5.97亿元,更让国美痛苦的是,电商的冲击让国美措手不及,在发展战略上左右摇摆找不到方向。
在家电连锁业最大的对手苏宁成立在线电商苏宁易购15个月后,2010年11月,国美投资4800万元收购了库巴购物网80%的股份。两个月后,国美又启动了第二个网购平台国美在线。在综合电商和垂直电商之间没有做出选择的国美,开始推行颇受外界争议的“双品牌+双模式”电商发展战略。资源无法聚焦、战略不清晰,让国美在电商业务上巨额亏损的同时,与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的距离不断拉大。
何去何从?
2013年,国美打响了盈利保卫战。正值传统零售全行业拥抱互联网,国美却逆势回归实体门店。与此同时,库巴并入国美在线。一系列调整成效初显,今年3月底国美电器(00493.HK)公布的财报显示,201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564.01亿元,同比稳定增长10.4%,利润达到8.92亿元,实现扭亏。由于非上市部分与上市公司为一个管理团队,因此整体国美2013年的销售收入近千亿元。而且除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外,零售业另外两个关键数据也都非常理想:综合毛利率达到18.4%的高水平,同店增长达到 13.7%。
相比之下,老对手苏宁的日子不太好过。破釜沉舟向互联网转型的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给“互联网化的零售企业”下的定义是全渠道+全品类,但四面出击之下,苏宁云商(002024.SZ)2013年营业收入1052.9亿元,同比仅增7.05%,净利润更同比上一年的26.76亿元减至3.66亿元,同比大降86.32%,创下成立以来最大降幅。与国美2013年利润逐季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宁四个季度的净利润是逐季下降,甚至出现了季度亏损。另外两个指标苏宁也落后于国美:综合毛利率15.5%-16%,线下实体店的同店增长率只有6.4%,不到国美的一半。
这对曾经鏖战了十年的冤家,近年来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保持开店和营收增长,依靠卖场经营的进场费和赚取账期时间差的类金融模式,实现利润持续增长——这样的增长盈利模式,遭到了以京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电商企业牺牲毛利圈地的鲸吞蚕食。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开始碎片化:消费者从“选择消费渠道”转变为“选择消费价值”。
“以前,零售商是产业链的主导者,决定了制造商和消费者能生产什么和买什么,互联网时代颠倒了这一链条,消费者成为整个供应链的主导,制造商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价格接受度去研发、生产和制造,这种变化也使得过往纯物业经营的零售模式失去了生存空间。”何阳青对财新记者说。
作为后来居上的传统家电连锁行业霸主,苏宁经受的冲击最直接,它的反应也最强烈——彻底向互联网企业转型。从2009年筹建易购电子商务平台,到2010年提出“全面去电器化”,再到2011年下半年提出“沃尔玛+亚马逊”,一直到2013年张近东将苏宁名称改换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提出“全渠道+全品类”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88订单网
88订单网特别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88订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文为88订单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