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现在行业进入了一个迷茫期,因为生物质能的优点已非常清楚,而各种缺点在运行中也暴露无遗,因此行业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选择期。”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专委会秘书长肖明松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产业大会上表示。
沼气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从农村的推广普及到工农业有机废物处理,再到沼气发电,目前已显露出向生物天然气转变的趋势。
“沼气发电的销售电价较低,每度在0.595元左右浮动,而利用沼气开发生物天然气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财务模型,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效益差距。”北京合力清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文智介绍,目前合力清源的经营方向已从沼气发电拓展到生物天然气领域。
大力推进沼气工程建设
所谓生物天然气,是将沼气净化和提纯,使其达到天然气的质量标准,其中甲烷含量可达到97%以上,用于居民燃气、机动车燃料等。
“我国天然气的储量有限。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会逐渐增加。去年开始,用气代煤、减煤压矿成为雾霾治理的一项有力措施,这使得本已紧张的天然气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因此,利用沼气开发生物天然气市场前景广阔。”潘文智介绍,凡是有机废物存在的地方,例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养殖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场等,都会产生大量沼气,此外我国农村还建有大量的沼气工程。
多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农村沼气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村用户沼气池的数量近1300万座。
“不过,沼气的分散使用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长江以北地区,农村沼气使用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冬季温度过低无法产生沼气而被停用。此外,沼气池出现问题,农户因束手无策而弃用,造成资源浪费。”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王树洋表示,沼气开发要适应城镇化建设,走向规模化和商业化运作。
“我国沼气工程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如沼气能源利用效率低、沼气池废弃和闲置率较高、管理服务不到位、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潘文智表示。
目前沼气工程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已成为政策推动的主要方向。根据农业部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央投资优先支持向农户集中供气的大中型沼气项目,要在保证“户用沼气”供应的情况下,扩大“沼气用户”,调整沼气发展的布局,通过试点工程的示范带动商业沼气的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大型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在河南、广西、四川等畜禽养殖规模较大、有机废渣废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为城市、大型村镇集中供气的沼气及管网设施示范工程,进行沼气净化提纯装罐,作为分散民用燃气及车用燃料。通过建设专业化的大型沼气工程,探索沼气商业化应用的新模式。
同时,随着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沼气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处理有机污水和畜禽粪便的重要选择。
生物天然气规模化生产起步
随着气体分离技术的发展成熟,生物天然气成为探索沼气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每立方米沼气制取成天然气比用于发电的最终售价高接近3倍(不计入补贴),为商业化运作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财务模型。”2012年11月至今,合力清源通过秸秆与沼液的混合发酵,日产生物天然气达9000立方米,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