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花生现货市场呈现供需双弱格局,基层花生余量较常年明显偏低,后市销售时间窗口仍长,使得持货商挺价惜售意愿较强。但产销区价格已出现倒挂,压榨厂持续亏损,高价对需求形成明显抑制,花生价格高位滞涨。3月中下旬进口花生到港量将明显增加,4月至5月持货商入冷库前有一定季节性抛售需求,笔者认为,短期花生价格或将震荡偏弱运行。
供给呈现强现实弱预期特征
各机构虽对2022/2023年度花生减产幅度仍有争议,但大幅减产是市场共识。卓创数据显示,预估河南、山东花生种植面积均减少三成,河北减少二至三成,东北减少一至二成,全国花生种植面积预计同比下降15%~20%,全国花生产量同比减少19.57%,至1319.9万吨。据鱼得水信息,2022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3887.9万亩,花生果总产量959.52万吨,花生仁总产量618.54万吨,同比下降34%。
花生大幅减产,叠加春节前压榨厂收购相对积极,节后基层花生库存量较常年明显偏低,考虑到新季花生8月份才能供应市场,后市销售时间窗口仍长,以及1月至2月进口花生到港量较少,产区持货商挺价惜售情绪明显,2月份花生价格大幅走高。据卓创数据,河南产区花生统货白沙米均价11118元/吨,环比走高4.42%;辽宁阜新白沙统货均价11005元/吨,环比走高5.2%。
目前,国内花生现货市场整体呈供应偏紧格局,现货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区间,但从中长期来看,供应偏紧的格局有望得到一定改善。
进口花生到港高峰期逐步临近。我国进口花生主要来自苏丹和塞内加尔,到港季节性特征明显,到港高峰期为3月至6月,今年塞内加尔开关时间较晚,为1月中旬,按照时间推算,3月中旬起,进口塞内加尔花生将逐步到港,进口非洲花生到港后,对国内花生供给将形成一定补充。
天气转暖后花生需存入冷库,否则酸价易提升而影响品质,水分偏高的花生需在天气转暖前销售使用。因此,4月至5月无仓储条件的基层农户,或持有水分偏高货源的持货商,有一定季节性出货需求,将增大阶段性花生供给。
花生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且相较其竞争作物玉米和小麦,种植收益比提升后将刺激农户种植意愿,2023年花生种植面积大概率同比增长。
高价对需求端消费抑制明显
食品花生需求表现较为低迷,卓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2日,2022/2023年度以来规模型花生批发市场累计出货量11.38万吨,同比减少13.64%,较近四年均值减少20.07%。食品花生需求较差的原因:一是高价对终端消费有一定抑制作用;二是产销区价格倒挂,大量拿货意愿有限,普遍以保持安全库存、随用随采为主;三是春节前疫情对阶段走货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此阶段消费难以补充。但近期国内经济复苏态势明显,餐饮消费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对火锅中的花生碎、水煮花生等花生的餐饮消费将有一定提振。考虑到目前终端食品企业花生库存较低,食品花生在节假日时的补库需求将阶段性存在。
油料花生消费将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卓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2日,2022/2023年度以来压榨厂累计收购花生50.42万吨,同比减少2.27%,较近五年均值减少21.45%。2022年9月至11月国内大豆阶段性供给偏紧,豆粕带动花生粕价格大幅走强,旺盛的榨利驱动花生压榨厂积极收购,但2022年12月份至今,豆粕现货价格震荡走弱,带动花生粕价格同步下跌。
春节后以家庭消费为主的花生油进入消费淡季,而产区花生价格持续偏强,花生压榨厂已出现持续亏损。在压榨厂榨利出现亏损后,压榨厂对高价花生的接受程度明显降低,部分龙头企业已暂停入市收购。考虑到4月至6月国内将面临较大的巴西大豆到港压力,花生粕价格或仍将偏弱运行,在压榨厂榨利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油料花生需求难有起色。
综合分析,近期花生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双弱的格局,但3月中旬后进口非洲花生到港量明显增加,4月至5月花生存入冷库前的季节性抛售,将增加市场阶段性供给,短期花生在阶段性供给施压下,预计将以偏弱运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