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中国,运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往往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运动控制的应用也往往局限于中高端制造业。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运动控制产品价格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应用运动控制技术。未来,随着中国人均GDP的不断增长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价格仍将持续上升;同时运动控制器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也提供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廉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两方面的共同驱动,将导致运动控制技术迎来一个面向整个制造业的快速普及期。
(1)总体情况——发展强劲
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运动控制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各个行业不断出现新型数控设备。新型数控设备的运动控制需求以及传统数控设备的技术升级换代需求,都对运动控制市场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另外,近期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已将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高端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新型纺织机械、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等确定为重点发展的领域,这为运动控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发展阶段——正在进入快速普及期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但是仍不是制造业强国,相比于发达国家,运动控制产品在中国各类机械设备中的普及率还较低。普及率发展阶段主要为提高产品质量而应用运动控制技术主要为提高生产率而应用运动控制技术。
中国运动控制行业进入主要行业存在三个方面的壁垒。
(1)技术壁垒
本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数学计算、自动控制、电力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学科知识,还需要机床、加工工艺等相关领域的行业知识。企业需要拥有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研发团队、深厚的运动控制技术积累、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队伍,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国内主流运动控制系统开发商通过多年的技术摸索与研发,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期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时间,同时也积累储备了深厚的行业经验与高端科技人才,行业新入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自主研发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运动控制系统。
(2)品牌壁垒
国内运动控制系统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由一批主流运动控制系统开发商主导的较为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一批技术与产品实力较雄厚的运动控制产品提供商在各自的优势领域树立了各自的品牌地位,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由于运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机械设备的核心部件,其系统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功能实现。因此,下游设备生产商在保证性价比的前提下通常会选择具有品牌实力的运动控制系统,新入品牌难以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
(3)客户粘性高
下游整机设备生产商需要根据所选运动控制系统产品的功能特点来设计和配置对应的电气装置,更换其他品牌的运动控制系统产品需要下游设备生产商付出相应的设计、研发成本。同时,考虑到运动控制系统是整机设备的核心部件,贸然更换,可能存在较大技术风险;并且尊重原有客户操作习惯也是整机厂商必须考虑的市场因素。基于这些原因,在其他系统功能没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整机厂商较少主动更换运动控制系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