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与此同时,一个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以专业科研、金融为支撑的创新型社团组织——东莞市智能装备产业联盟,7月14日由广东新基地投资有限公司组织并召开了第一次联盟筹备会议。
近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25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审议了《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简称“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完成我市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订单换人”应用项目1000—1500个,力争推动全市一半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由2013年8万元/人提高到11万元/人以上,全市工业投资中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
据悉,东莞市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由普洛汇森、石桥机电、智捷、沃德普、欧若拉、金隆机械、金模网、拓斯达、深圳橙子、中科院等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组建订单,涵盖了机器人、精密装配、电子、IT、金融、五金、教育、互联网等企业主导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范畴。联盟组建成立后,有望成为东莞智能装备产业涵盖范围最广的社团。
联合分工协同发展
东莞普洛汇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宗保认为,虽然已有相关的协会成立,但东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范围很广,还有不少行业没有找到“家”,因此东莞市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的成立将成为一个大“家”,可包容智能装备制造业里面的各个订单分支。此外,联盟成立后,对疏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提升东莞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整体实力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科院参会代表建议,联盟组建可邀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工信部装备司、国家标准委员会等行业资深专家作为顾问。因为他们提供的产业政策资讯及标准制定等都与企业息息相关,只有上下左右横纵联合,调动一切资源,才能使联盟对产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金模网CEO罗百辉认为,联盟成立后,应在互订单联网金融P2P众筹、人才教育培训、工业设计对接、共性技术研发、行业联盟标准、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联盟品牌建设等方面多做工作,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届时可通过联盟的引导和协调,推进产业间的协作,使企业共享技术创新成果,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金隆机械&上海商洋贸易公司总经理刘鹏则希望,联盟能推进会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学习提升。他说:“像很多大型的龙头企业,业内很多人士都想去订单参观一下他们的公司,看看人家是如何做大做强的。加入联盟后,能在各个分支里面找到“家”,能增进与同行和上下游的交流合作。
此外,广东新基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奇也高度重视联盟的筹建,并指派专人跟进联盟筹建等工作。他说:东莞市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将以新基地产业园为支撑平台,并积极推动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诚挚希望园区成立“智能装备产业联盟”能够将各方资源积极响应倡议,携手联盟,订单通过真诚合作,秉承“公平、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共同推动园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铁树开花。
创新平台搭建桥梁
智能装备联盟是国家鼓励“一业多会”“充分竞争”的政策下,由民营企业自发组织的新型社团,若想让东莞市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发挥最大作用,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依托协会,组建大装备智造产业联盟。
东莞要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订单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为此,依托各专业协会组建一个以智能装备制造业各主导行业的龙头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装备智造产业大联盟,对推动东莞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以专业科研、金融、媒体等机构为支撑,推动产学研银媒紧密结合。
联盟需邀请例如中科院、华南理工、东莞理工等高校的专业研究订单机构共同参与,推动产学研用对接;还需有强势的金融机构对接,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可以邀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权威专业媒体—中国工业报及装备制造杂志等媒体参与,共同推广东莞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品牌形象等,从而围绕在政府指导下,以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以专业科研、金融为支撑形成一个创新型行业协会联盟。
第三,搭建政府与产业、企业沟通的桥梁。
首先,宣传各级政府的有关政策,协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在订单政府与企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第二、向政府提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建议,及时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第三,为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咨询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协作、培训、举办展览会、交易会等活动。第四,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组织经验交流、技术观摩、现场示范等推广活动。第五、开展技术创新学术研讨,建立技术创新网络和专家咨询,推动和开展技术创新的国际交订单流与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