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为890点,较周期内最高点1019点(2012-04-10)下降了12.66%,较2014年03月25日最低点888点上涨了0.23%。(注:周期指2011-12-01至今),月初BPI指数为897点,本月下跌7个点,本月大宗商品市场终下行,打破了过去三个月市场盘整震荡、不上不下的纠结局面。
生意社数据显示,14年8月大宗商品市场承接了7月的走势,两极分化、跌多涨少—58大宗榜数据显示,与上月环比68.97%的品种下跌,27.59%的品种上涨,58个品种环比均涨跌幅为-0.7%。与去年同期相比,20%的品种上涨,80%的品种下跌,58个品种同比均涨跌幅为-5.52%。
值得注意的就是板块之间身份“互换”,7月份的市场是有色板块(上涨产品共5种)唱主角,而本月则集中在农副板块(上涨产品共4种),农副板块风头明显盖过有色,取而代之,以鸡蛋(本月涨7.82%)、生猪(本月涨7.33%)为代表的农副品种已经连续两月蝉联涨幅榜的冠亚军,鸡蛋连续飙涨2个月,8月26日指数创周期内新高纪录,达147.31点(注:周期指2013-12-01至今),成为名副其实的“火箭蛋”。猪肉及鸡肉消费需求增加,并且生猪存栏量依然处于低位,生猪及家禽市场整体供应趋紧,加上中秋效应,农副生鲜品种本月继续发飙,但涨幅较上月已明显收缩,上月鸡蛋、生猪涨幅分别为12.36%、8.68%,生意社农产品分析师李冰认为由于鸡蛋价格过高,高价蛋将抑制消费需求,后期涨幅受限。
另一角色互换的版块是有色和橡塑,7月份下跌品种集中在能源(共9种)和橡塑(共6种)版块,而8月份有色版块迅速变脸,由涨转跌,与能源成为“难兄难弟”,虽然本月铝(2.87%)、镍(0.59%)仍顽强的处身于涨幅榜中,但依然难抵整个有色版块的弱势,以铜为首的品种纷纷下滑,上月涨势过猛的铅、锌本月也迅速回落,短暂的宏观面利好因素消化掉后,市场供需作用体现出现,有色版块显现出本来面目。
除了板块之间轮番调换,个别品种也呈现出调换的现象,如化工板块中的尿素(7.17%),本月一跃成为涨幅榜第三名取代了上月表现较好的醋酸的位置,而上月尿素在58榜中化工版块还是垫底的位置(跌1.02%)。生意社化工行业资深分析师张明认为,因海外传统尿素出口大国海运价格不占优势,中国尿素有望再度拿下印度大部分订单。同时,8月下旬华北地区冬小麦用肥也将陆续储备,预计尿素后市仍有上涨空间,有望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指出,8月大宗商品的表现成因除了经济整体低迷导致需求不振的根本原因外,有三点因素不容忽视:一是连锁效应,以原油、铁矿石、天胶为代表的基本原料带头下跌,导致中下游品种跟风,下游品种的下跌反过来又使得上游品种出现下跌空间,彼此连锁反应,故而跌面越来越大;二是马太效应,好的愈好如生猪、鸡蛋,差的愈差如动力煤、天胶,与价格同步同向变化的还有成交量,这恰恰说明资金、人气正随着市场悄然转移,而商品离开了资金和人气的支持,犹如釜底抽薪,故马太效应得以在近期大宗商品市场体现;三是破窗效应,钢铁、煤焦、橡胶、棉纺等市场,近几年近乎单边式连续下跌(基本最近3年每年跌幅都超过10%),不仅价格屡创新低,市场人士的信心也接近冰点,相当数量的品种成为业内人士只跌不涨的“破窗”。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理变化使得本有机会止跌企稳甚至翻身反弹的商品失去了主观动力,就有如一扇破损了的玻璃会越来越破一样,商品实际上进入到了一个怪圈。
刘心田预期,鉴于目前商品市场仍处于2014年的下跌第二浪,故“金九银十”势必会受到影响。从生意社内部调研来看,90%的分析师认为9月上半月市场会依然在下跌通道,下旬随着需求转暖信号的出现,大宗商品市场有望企稳,部分板块有上涨机会,故“金九”变成“铜九”的可能较大。刘心田预测生意社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9月会击破890点后下探至885点,在创下历史新低后企稳,月底或收于888点;9月或依旧涨多跌少,但跌面有望收缩至5-6成,商品平均涨跌幅或为-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