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倡议:要求制造商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规范使用商品条码,确保商品一品一码;要求制造商遵循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填报规则,及时准确填报商品信息;以身作则,对入驻电商平台的商家查验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对未使用商品条码或使用不规范的制造商、供应商,督促其改进……”
6月4日在成都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ECR大会上,包括阿里巴巴、京东、1号店、苏宁等在内的国内40余家电商企业,在国家标准委、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ECR委员会的共同倡导下,向全国的电商企业、制造企业发出“电商应用商品条码联合倡议”,希望能够通过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提高电子商务中商品信息质量, 进而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实现电子商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本届中国ECR大会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ECR委员会举办。ECR理念的核心内容是通过零供双方的协同合作,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一直以来,大会以提升消费品行业信息化水平、创建消费者导向的协同供应链为目标,积极联合政府有关部门、龙头协会和知名企业,通过推广编码标准化应用,创新消费品行业发展思路。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张成海先生在会上表示,目前,消费品行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本届大会以“全渠道零售与企业转型”为主题,正是希望能够为传统零售企业、电商企业和供应商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共话企业发展创新之路。
张成海认为,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一定要重视标准的作用,加强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加快企业转型步伐,实现全渠道发展。商品条码作为商品流通“身份证”,使多种渠道有效结合在一起成为可能。在新的形势下,中国ECR委员会将致力于打造一个供应链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平台,推广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体系,提供一个权威的商品信息查询服务平台,建立一组行业最佳应用模式,形成一批可以复制推广的成果,进一步促成传统零售业态与新兴业态的合作,共同促进我国零售业提升竞争力,推动供应链产业结构升级。
相关链接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于1988年经国务院同意成立,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国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工作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91年4月,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致力于推广全球通用的、开放的、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标准——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密切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动态,在研究国内外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了我国的统一物品编码和标识体系,开拓了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EPC)、产品质量追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标准化等新的研究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的简称,意为高效的消费者反应。ECR是一种观念,不是一种新技术。它重新检讨上、中、下游企业间生产、物流、销售的流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整个供应链运作流程中没有为消费者加值的成本,并将这些效率化的成果回馈给消费者,期望能以更快、更好、更经济的方式把商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 ECR 的推广对象主要以快速移转消费产品以及食品杂货为主。
编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