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中国联通公布4G套餐资费,三大运营商的4G套餐资费都浮出水面。于是有分析认为,为抢夺4G用户,三大运营商价格战一触即发,4G资费还会下调。
一触即发?从这个词上用户也许以为,不久之后,4G套餐资费会有大幅度的下调。但真的会这样吗?大部分业内人士表示,4G资费价格战会打,资费也会下调,但幅度不会太大。
价格战拉开序幕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三大运营商的价格战是难免的,未来4G资费肯定还会下降。“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曾表示,最终要靠鼓励竞争,让运营商把资费降下来,这是大环境,所以三大运营商展开竞争不可避免,无论是从资费价格上还是服务上。”曾剑秋认为。
在3月17日,中国联通公布4G套餐资费的前一天,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钟天华就表示:“我们将4G最低消费门槛从128元降到58元,使资费更加平民化、大众化。”钟天华还称,4G资费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中国通信行业观察家、融合网总编吴纯勇称,联通和电信介入4G市场之后,肯定会打价格战,但是不可能打得太厉害,未来的价格战突破点有可能会随着目前19家获得牌照的虚拟运营商的介入而向纵深开展。
TMT行业资深分析师曾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现在的资费,三大运营商都不会也没有必要降得太低。他认为,如果4G套餐资费将得太低势必就会吸引很多的用户,但是目前4G的网络覆盖都还没有到位,终端的价格也没有将下来,用户即便使用了4G服务,体验也会很差。“4G发展的瓶颈不是资费,最大的瓶颈是网络覆盖和终端的价格。现在打价格战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更大。”
而且曾韬认为,价格战并不都意味着降价。价格战包括多种形式,其中之一就是流量的竞争。对于流量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单价,即每兆流量的价格;一个是流量包的价格。“举个例子来说,中国移动的流量包当月的流量只能当月用,没有用完不能延续到下个月。而中国电信或者中国联通在局部地区推出的流量包,用户在用不完的情况下可以分享给别人,或者延续到下个月,按季度使用结算。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价格战,但这不是降价。”曾韬表示。
再比如语音。三大运营商可以推出加5块钱畅打的套餐,或者语音免费的套餐等。“4G资费价格战不是单纯的流量的竞争,语音也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形式。”
还有就是对4G套餐的更灵活的使用方式。现在一个用户可能会有多个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三大运营商可以让用户在多个终端共享一个套餐,这也是资费竞争的一种方式,并不都意味着降价。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王琣也认为,价格战肯定会打,但是是有限度的。因为三大运营商的定价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他们的价格调整要经过备案或者一些其他的程序。“而且现在还属于4G运营的初期,还在聚拢高端用户,在价格上会形成一个门槛。同时4G网络的部署和覆盖还没有特别完整,不适于大规模的商用推广。”
虚拟运营商搅局
虚拟运营商的出现让市场竞争更充分了一点,也让4G资费这块坚冰露出了一点破绽。
用户在呼吁降低4G资费,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引导市场进行更充分的竞争、发挥市场的作用,可能要比行政手段更加有效。目前有19家民营企业拿到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牌照,基础电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开放有了实质性进展。尽管这些民企作为虚拟运营商,短期内还没资格与三大运营商谈竞争关系,但市场竞争的信号毕竟是有了。
那么虚拟运营商会是目前这轮价格战中的黄雀吗?除了前段时间有消息说苏宁即将放号之外,虚拟运营商具体在业务上如何开展,目前尚无进一步的消息。如果在对基础电信服务没有太多强制性的价格管制的情况下,虚拟运营商是否会一步到位的推出零资费的服务,而以增值服务创收为主?或者直接开辟后向经营新战场?目前看是一个迷,但在这些具体的业务策略方面,显然虚拟运营商比三大运营商要灵活的多。
曾韬表示,虚拟运营商的服务是建立在三大运营商的基础上,所以不大可能会在价格上与三大运营商形成太大冲击。而且目前来说, 虚拟运营商的用户还很少,即使价格再低也不会对主流市场形成冲击,这也决定了虚拟运营商在价格战中不会扮演太重要的角色。
虚拟运营商更多的是一种业务模式的探索,更多的是要开拓行业应用。比如苏宁就会把4G服务和电商捆绑,给苏宁电商的用户带来优惠。对于不同的虚拟运营商来说,其4G服务是多样化的。
王琣认为,虚拟运营商会在一定程度上压低4G套餐的价格。对于一些虚拟运营商来说,其核心不是价格收费,而是借助灵活的资费及良好的服务推广其原有的业务。比如说虚拟运营商中的手机零售商,他们可以通过低价格的4G套餐捆绑更多的用户,促进手机的销量。“虚拟运营商的出现会使4G服务更多元化,套餐、话费的计费方式也更加灵活,也有可能会出现免费,但也仅仅是针对其原有的业务。”王琣表示。
免费模式不会出现
有分析认为,价格战的最高形式是无价格战可打。为什么这么说呢?
分析表示,从三大运营商数据经营的角度来看,改变业务模式,即向公众用户收费的模式调整为免费的模式,转向全面的后向经营模式,也就是互联网以免费为主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对公众用户端将无价格战可打。
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实际上不是不收费,而是收费的渠道方式改变了,把向公众用户收费这种事情交给了最灵活的市场。有分析认为,这条路径未来随着前后向收入结构的变化很可能出现。
曾韬表示,严格来说,这不是价格战的一种方式,而是一种服务模式或者商业模式。他认为,这种免费模式的实现途径是这样的:三大运营商可以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在特定区域针对特定用户推出价格的优惠。
“在合作时,不同的运营商可以给互联网公司不同的优惠。比如一家运营商在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时可能不会给互联网公司价格上的优惠,而另外一家会打个8折向与其合作的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然后互联网公司把这种服务免费提供给用户,再通过其他形式把钱赚回来。”曾韬表示,但是运营商自己可能不会用这种免费模式。
王琣则很肯定地认为,三大运营商做不了这种免费的模式。他表示,虽然现在运营商都在做增值,做移动互联网服务,但他们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走的还是传统的SP模式,还是前向收费模式。而且运营商做移动互联网应用采取的是外包形式,也就是包给某些服务提供商去做,就三大运营商的产业链整体来说,要他们去做免费或者后向模式,不太容易做成。
“同时由于三大运营商的基因问题,他们不具备互联网公司做免费商业模式的能力。而且他们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他们掌握着整个基础网络的资源。即便现在有虚拟运营商出现,但虚拟运营商还是要向其购买流量,只相当于一个转租商。”王琣表示,所以免费模式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是不可能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