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订单网】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食盐供应垄断者,中国盐业总公司(下称“中盐”)经营状况乍看之下令人惊愕:身掌利润丰厚的食盐专营,盈利却并不如意。
食盐的生产、批发、销售等环节,中盐处于中枢地位。市场一般将中盐公司视为食盐专营的利益既得者和暴利获得者。的确,在食盐领域,中盐获利颇丰,但从整个公司的运营来看,其总盈利微薄,那么中盐的暴利去了哪里?
盲目扩张
居于中枢地位的中盐本应是坐收渔利者,但其财报显示盈利微薄。
如今,在中盐的业务板块中,不仅有食盐,也涉及盐化、农用化肥及农药产品、精细化工等领域。其中,中盐在2004年开始进入下游盐化工行业,目前已经形成无机化工、农业化工、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等系列产品。
中盐的盘子在逐渐扩大,其业绩却乏善可陈。
截至去年9月底,中盐的合并营业总收入达到204.0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94.28亿元增加9.79亿元,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亏损,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额为4.28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51亿元。
地方财政对中盐亦多有关照。
在中盐同期获得的营业外收入中,政府补助额虽然较去年同期4.58亿元下滑很多,但依旧达到了2.36亿元。这一数额是2010年全年补助金额的近两倍。
“盐化工是中盐的劣势,食盐这块也未必就是它的优势。”前述退休官员说。
在该权威人士眼里,中盐财务报表之所以难看,主要还是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中盐后来才收购了一些生产企业,这块应该是有利润的,但它又投资化工等其他领域,是外行,难免会出问题”。
这得到了邹佳莱的认同。4月22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中盐的盈利不佳,主要是做了一件“既聪明又愚蠢”的事情。“中盐一直有上市的计划,在盐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它把大量的盈利部分去投了氯碱和烧碱企业,这两块也是盐的最大用量的地方。”他说。
按照中盐的想法,既然盐业体制要改革,如果向盐用量最大的领域投资,将来就可以把盐的下游也圈占起来。